回指性
罗兰巴特描写过“回指性”(autonymie):一种环形活动的令人不安的(喜剧性的和平淡的)斜视。如理发师让别人理发,按摩师让别人按摩,堂倌在餐厅被别人招待。
凡在“人”身上留下痕迹的活动,常含回指性。木匠就无此等困扰,因为他的痕迹留在物上。当他需要一个柜子,自己打就好了。
跑步具有分裂的属性。
向内,雕刻的对象是自身。马拉松比赛是一年一(n)度的作品展。且绝无法假手他人,木匠尚可偷懒请宜家代劳,但即便富可敌国也无法雇人“替”跑——如果在科幻小说中实现了的话——运动狂每天贡献一小时不痛不痒的轻松跑,换取有钱无闲阶层的美妙身材,单单幻想这个产业的前景就足以使我和卡戴珊同时颅内高潮了。
向外,以躯体的流动,一次性不留痕迹地雕刻时间和空间。对跑步这个事件的记录,任何影像只能捕捉一个视角。而即使这一鳞半爪的记录,也需要假手他人。问题是并没有一个“拍摄跑者”的职业,准确的说,不存在“素人跑者”的拍摄行当。一个跑者出于自恋想保留一点自己拙劣跑姿的影像,需要可怜兮兮地哀求伴侣或朋友的怜悯。并常常只能得到短暂的摆拍片断——因对方无力或无意和你同步移动。
在gopro问世后,跑者终于可以创造“摄跑师”这个角色,尽管此时提供的通常是自己的POV视角。这和观众的习惯背道而驰。我们想看基普乔格的动作,而非他的视野。于是有人身兼“自跑”和“拍他”二职,这也最大程度利用了跑者在跟拍这个新行业里的体能优势,就像金国威拍Alex。接着,绕了这么大一圈,回指性的需求终于产生了:我天天拍别人跑,谁拍我跑?
Insta360照亮了整个宇宙。
它高度接近《普罗米修斯》泰坦族飞船里的全息录影技术。在跑者宇宙中,它是自慰棒和不求人(造型也高度拟同),是不会叫只需遛的机械忠犬,是VLOG博主的吸金光剑,是告别单身狗运动的旗帜。
写到此处看官们是否在诧异500个粉丝的博主也能接广告了……并没有。我喜欢跑步,也喜欢拍照。因二者本质上是以不同方式超脱现实的冥想,而边跑边拍则成为一种苦役。几乎从未有边导边演还能成就伟大的不是吗?好吧Eastwood可能算一个特例。反例则是让两种身份互相搅混了各自场域的姜文。
但我逐渐意识到了记录的重要性——随着记忆力不可遏制的衰退。所以我对那些手持自拍杆跑步的人,存有深深的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