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马训练 week 4:遇见
我想起一个故事:1988年,南斯拉夫女艺术家玛丽娜和她的男友乌雷,一个代表水,一个代表火,分别从渤海和戈壁出发,沿长城相对而行,步行2500公里后相遇。他们拥抱,然后分手,结束十二年的恋情。。
这一周是我第一阶段训练的收尾。“速度跑”和“耐力跑”终于相遇了,相遇之处叫“全马配速”。
周一:4800米,跑三组,配速3:45。组间慢跑三分钟。其实按配速这早已称不上“间歇跑”,时髦的名字该叫“巡航节奏跑”。一共跑了五十多分钟,通常节奏跑的训练上限是一小时,这课表相当于一拆三。
这是迄今长间歇——先叫间歇吧避免混淆——里跑得最久的一次,却也是最轻松的一次。对3:45这个配速,身体已经驾轻就熟。相对3:55的全马配速,心理上有了10秒钟的安全垫。痛苦的时候,我可以随时说服自己:这比节奏跑慢10秒呢,再顶一顶。
该验验货了。
周三:全马配速10k。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。这一周温哥华正式入夏了,早上气温就逼近20度。我得尽早出门。
周五:20英里长跑。这一跑像比较郑重的意大利餐。先一个4英里的前菜(80%马配),后面连续三道主菜,依次用马配跑4-3-2英里,之间有1英里慢跑“换餐具”,最后再来一个4英里(80%)的甜品。
不知道是否错觉,最后那“慢”的4英里反而是最痛苦的。
周六:拖着长跑后的“废腿”,还是刷新了parkrun的赛道pb。这pb是上赛季模拟赛经过小减量,还穿了碳板鞋才跑出来的。
我无疑在变强。
这两年,4分速就像酒吧门口查身份证的保安,一眼就看出你年龄不够,硬闯的话立刻会被搡出来。我已经把跑量堆得极高,但训练时的“马配”还是只能勉强够到4:05左右,再快,就崩了。字面意义的崩,气喘吁吁,跑不下去了。
现在,天花板升到了3:55。
我练跑总以比赛为动力。但过去一个月,我发现自己很少想比赛的事了。因为训练强度太大了,每一周的课表,都像要应付一场比赛。我无力想太远,只能专注眼前。
更奇怪的是我睡眠还变好了。原因大概一样:太累了。过去跑量一大,神经兴奋,会失眠。现在身体累得就像死狗一样,神经再兴奋,它也没反应了。
我一度觉得这么练撑不了一个月。即使现在,发条也可能在明天就“啪”一声断掉。可是我还有什么好失去呢,在马拉松的世界里,我已经是土埋到脖颈的人。任何一天的训练如果比前一天跑得快,我都已感恩不尽。
下一周休息,休息一下,全部慢跑,犒劳身体,你辛苦了。
#马拉松 #训练日记